重温嘱托,又见金秋。辽宁以振兴发展进程中的辛勤耕耘,迎来满目“丰”景。
改革破冰,发展活力激扬。辽宁打破数据壁垒,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填报融资需求,金融机构依据信用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提升企业贷款可得性和便利度。今年上半年,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
创新搏浪,新质生产力奔涌。不久前,中国首台光子计数CT——NeuVizP10获准上市,这一由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产品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光子计数CT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特殊的时间节点,唤起厚重而又难忘的记忆。
回拨时间的指针。2023年9月7日,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对东北全面振兴进行系统性谋划,作出战略性安排,明确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指明了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战略方向和奋斗目标。
重逾千钧的嘱托、殷切深沉的关怀、高屋建瓴的指引,让辽宁前行之路充满阳光、豁然开朗。两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的“辽沈战役”,推动振兴发展取得突破性、转折性、历史性进展,全面振兴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省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统筹谋划,厘清发展思路,团结各方面力量,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力量在于全省干群同心、上下同欲,汇聚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合力。
今日辽宁,争先之势,处处迸发;决胜意志,愈战愈燃。
牢记殷殷嘱托
仓箱可期的季节里,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瓜果飘香。
去年8月20日,绥中县发生极端降水,引发洪涝灾害。洪水退去,灾后重建迅速展开。当地挑选了一处开阔的山顶,为淹没区的41户村民统一建设新房。
今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总书记说,人民至上,帮助受灾群众是党和政府应该做的事。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幸福生活过得更好。
在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的厂区,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源源不断生产冷轧板,这些板材主要应用于汽车和家电行业,在企业集控中心内的大屏幕上,生产线的工艺参数、检测数据,生产现场的监控图像、设备运行状态等生产流程一目了然。
今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本溪,考察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本钢板材坚持做强做精产品结构,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工作标尺,加快转型步伐,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打造以汽车板为引领、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板材基地和国内一流优特钢基地。依靠数智技术创新驱动,公司目前数据资产化率达到88%,在炼铁高炉巡检等岗位投入26台套机器人,智慧指数达82.67分。通过智能系统,本钢板材劳动生产率提高65%、产品合格率提升10%。2025年上半年,公司重点产品占比同比提升31%,高附加值新产品增利2737万元,实现综合降低碳排放27%至40%。
祝家沟村重建家园的“加速度”,本钢板材的转型新实践,观照出我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辽宁一切工作的“金钥匙”,坚定自觉把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转化为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振兴发展的实际成效。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系统性部署,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深刻回答了辽宁振兴干什么、辽宁振兴怎么干、辽宁振兴干成什么样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战略定位更高,期许期望更深,进一步描绘了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和实践路径。
如何才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之切、谋划之远、期望之重,以忠诚之志、感恩之心、奋进之力办好辽宁的事?省委掷地有声:坚持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找答案、找思路、找办法,吃透党中央精神,不断完善振兴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胆探索、狠抓落实,着力解难题、破梗阻、求突破,以实绩实效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情厚爱。
清晰的认识,催生高度的自觉。省委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学习、领悟、对标,从现实问题着眼、从灵魂深处反思、从顽瘴痼疾抓起,一以贯之学思践悟,持之以恒细照笃行。
2023年11月6日至7日,辽宁专题召开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
翻开这份逾1.5万字的“行动纲领”,字里行间跃动着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清晰思路、壮志豪情:我省提出,要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用以引领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新时代“六地”,绝非简单的定位叠加,而是聚焦“国之所需、我之所能”,对自身定位的再校准。打造新时代“六地”的过程,就是辽宁昂首迈向全面振兴的过程,就是辽宁不断提高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的过程,映照着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格局担当。
纲举则目张,执本而末从。若将辽宁全面振兴喻为一座巍峨大厦,习近平总书记已为其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而三年行动、新时代“六地”,则是辽宁立足实际、深耕细作的“主体框架”,让宏伟蓝图有了可触可感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两年来,辽宁这样的沉潜领悟不曾松懈,这样的细化举措从未止步。
握指成拳,战鼓擂响。两年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闻令而动、协同攻坚,紧扣省委部署安排,锚定各自“小目标”,精雕细琢“工笔画”,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如一座高峰、一面旗帜,思想的力量一旦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就会迸发出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不竭动力。如今的辽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鞭策鼓劲和勉励期许下,奋进新征程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建功新时代的动力更加激越澎湃,一幅乘风破浪、奋楫争先的壮丽画卷,在辽沈大地雄浑铺展。
聚焦首要任务
数字是无声的,透过它,却可听见振兴发展的激昂鼓点。
今年上半年,辽宁3万余家“四上”企业沿链成群,300余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在细分赛道上加速领跑,近百家央企区域总部、分公司、子公司落户辽宁,新登记外资企业超2000家。
就像活力充沛的种子渴望长成参天大树,新登记的经营主体、新到来的市场投资、新落地的开工项目……这些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活力因子”,正发挥“乘数效应”,为全省“经济森林”的枝繁叶茂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视野放宽,更见波澜壮阔、气象万千。2023年至今,辽宁顶压前行、克难奋进,紧扣三年行动序时进度,如期达到既定目标,走出了一条向上的曲线:2023年首战告捷,实现“四个重大转变”,全省经济增长5.3%,扭转了10年来增速一直低于全国的被动局面,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2024年连战连胜、实现“六个新提升”,全省经济增长5.1%,总量超过3.26万亿元,全面振兴已从“蓄势待发”走向“谱写新篇”。三年行动,为辽宁经济向新向好、实现决战决胜打下了坚实基础。
纵览大江大河的汹涌澎湃,总能找到源头的不息奔涌。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高度,明确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任务。秉纲执本,两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的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的节节胜利。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大连,大杨集团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的生产图景让人眼前一亮:智能悬挂系统载着面料精准穿梭于各工序,自动裁床根据数字板型高效切割,RFID芯片实时追踪每一件定制服装的生产进度。
“大杨”映出“辽宁制造”数智转型的“大洋”:近年来,辽宁先后建成469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建成238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和63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沈飞工业、沈鼓集团等8家企业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64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两年来,全省上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今日辽宁,产业结构更优,产业韧性明显增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有力推进,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一。产业形态更新,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产业后劲更足,更多优质资本跨越山海关、投资到辽宁,项目建设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开工率、复工率、竣工率“三率齐升”,各类项目发展积厚成势。
——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置身金黄的麦田,阜新市彰武县先达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滕永贺看着饱满的籽粒说:“今年麦子产量和质量都好过预期,再种一茬大豆,加上大豆补贴和轮作补贴,比一茬玉米能多挣不少。”他的脸上,写着农民增收的喜悦。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之一,辽宁始终肩负粮食安全这一“首要担当”,正全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
——坚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不久前,满载着电器、机械设备、日用品的“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的首发列车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驶出。该班列通过满洲里口岸出境,直抵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全程运输距离8000余公里,运输时间仅10天,全程运输时间压缩30%。这是我省积极拓展国际通道网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务实举措,将为东北地区产品“走出去”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
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既沿海又沿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最具开放基因、开放潜能、开放活力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着力打造国家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海陆门户。
——坚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着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振兴。
今年,辽宁更加注重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上加大投入,筹集资金69亿元,支持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人均补助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99元。
深入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反映出我省正在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两年来,全省上下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奋斗指向,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做好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工作,力争为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力资源保障。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随着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辽宁各领域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就蓬勃而出,经济更有韧性、更富活力、更具创造力,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笃定前行。
锤炼过硬作风
以往,凌源日兴矿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解本德对于办理采矿证倍感压力:需要屡次往返凌源、朝阳市内、沈阳三地,抱着超千页的厚材料到处跑,花费不少时间成本、经济成本。
改革,让解本德省去了奔波、跨过了坎坷。如今,辽宁深化矿业权审批改革,通过取消纸质材料申报、线下送件变网上受理等举措,不断压缩各环节时限,办采矿证的时限已从自然资源部规定的60个工作日减至20个工作日。
“真快”是解本德如释重负后道出的切身体会,也折射出改革力度,观照出营商环境,检验出作风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营商环境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优化政治生态与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关系,就加强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作出部署,为辽宁破解制约振兴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问题指明了路径,为我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明确了目标指向。
近年来,辽宁持续以优化政治生态为根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几个表述可充分彰显:在新时代“辽沈战役”中,是“先手棋”“关键仗”“撒手锏”;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是“宣战”“零容忍”。
有态度,更有行动。我省连续三年召开全省大会部署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最多的是企业,会见最多的是企业家,强调最多的是营商环境;省政府一号文件出台的政策,都以企业为重要指向。
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全省4.5万余名选派干部深入6.1万个经营主体送政策、问需求、办实事,累计办理各类问题诉求7.4万件,已形成制度成果516项,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扩展到“解决一类问题”;统筹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全面实行“一窗收件、分类受理、统一出件”服务模式,实现受理和审批分离,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超过90%,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三年行动以来,辽宁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解决经营主体关切的突出问题,努力让各类经营主体拥有“如鱼得水”的获得感、“如沐春风”的礼遇感、“如鸟归巢”的归属感。
不仅如此,辽宁还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突出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构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更大力度遏增清存,坚定不移“揭盖子”“牵藤子”“挖根子”,从严整治金融、政法、国企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辽宁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
一系列举措下,全省利于经营主体茁壮成长的“墒情”持续好转。2023年,省委作出“辽宁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判断。2024年,辽宁与央企合作项目超200个、总投资超1.4万亿元,央企、民企、外企积极布局辽宁;全省经营主体数量达到532.1万户,增长率、活跃度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正在加快成为新的社会共识。
前几天,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全国优强民企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会在沈阳成功举行。众多“民企500强”的主要负责人表达共识:此次来辽亲身感受到政府办事务实高效、服务热情周到,营商环境优越,尊企重企、关心爱护企业家的氛围十分浓厚,企业对在辽宁投资兴业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这是对辽宁营商环境,也是对辽宁干部作风最实在的褒奖!
现在的辽宁,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党的建设发生深刻变化、实现实质性好转,全省政通人和、上下同欲、人心思进,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更加浓厚。奋进中的辽宁,发展环境好了、人气旺了、热度高了,正在呈现一派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生动景象。
如今,三年行动经过首战和攻坚,走到了决胜的关口。目标如此壮丽,时间如此紧迫,挑战如此严峻。打好打赢决胜之战,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是总书记、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饱含着辽宁人民的热切期盼,必须如期实现。坚决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应对风狂雨骤,穿越惊涛骇浪,我们一定能够巩固胜势、扩大战果,赢得优势、赢得未来。